青少年太空學習計畫由徐筱芸、王薇理、劉威頡,三位畢業於台北市大佳國小的同學組成,從五年級開始,學校的老師就帶領他們一同參加ㄧ些校外的比賽,並獲得良好的成績。就在三位同學滿十二歲的這一年,他們一起提出太空學習計畫,希望藉由青少年圓夢計畫的資金贊助,實現彼此上太空的夢想! 
 
 
三人利用課餘時間相互聯繫、討論計畫內容,希望能自己利用裝滿氦氣的探空氣球,綁上降落傘和裝有攝影機、GPS追蹤器以及行動電源等裝備的盒子,送上平流層,錄製地球的弧線與高空的美景。 
 
首先他們觀看外國相關的成功影片並蒐集資料。同時也參訪國內有過施放經驗的單位,如中央大學大氣系與台灣大學大氣系,其中前往台灣大學大氣系兩次,因為第一次參訪時器材故障無法施放,直到第二次參訪才順利看見氣球升空。 
瞭解氣球施放的相關資訊後,團隊開始著手器材採購,大部分的都能透過網路取得,但主要的探空氣球卻遍尋不著。之後向台灣大學大氣系教授、中央氣象局板橋站陳組長、中央大學大氣系助教等人詢問,找到幾個貿易商的資訊但單次訂購都必須很大量,最後只好轉而透過中國的網路購物平台取得探空氣球。另外,團隊也選擇自行製作氣球所需的降落傘,因為市面上販售的大小並不適用。 
 
經過資訊蒐集與器材採買的階段,團隊終於邁向施放的最後一步。在查看氣象預報後,依據風向,決定於2016年5月21日清晨6點於雲林縣台西鄉觀光海園施放。當天凌晨一點,一行人從台北出發,在清晨五點左右抵達。下車後大夥開始組裝器材,不但要注意綁線避免打結外,還要把器材盒給密封好,防止設備掉落或是進水。經過一番手忙腳亂,終於準備好器材和也灌好氣球所需的氦氣後,兩顆探空氣球於六點半順利升空。 
從氣球升空到落下大約需要三個小時,因為氣球將上升到兩萬五千公尺的高空,並在低氣壓的環境下不斷膨脹,而且零下四十度的空氣會使氣球破裂,掉落地面。所以團隊一行人在附近地區休息,並不時注意有沒有收到GPS追蹤器回傳的訊息。可是三個小時過去仍然沒有收到訊息,只好先決定返回台北。沒想到回程途中突然收到一則訊息,經查詢地圖發現,氣球最後落在南投草屯山區(https://goo.gl/maps/cPpu3rbccMA2),而落地處並不容易到達,看來是沒有取回的機會。最後大家能帶著失望的心情回到台北。 
 
直到5月24日,老師突然接到一通來自南投的來電,是一位當地人撿到團隊的設備,並願意當大家寄回台北。這則消息讓所有人都大為振奮,重新燃起希望。經過幾天的等待後,終於收到上了天空又回到地面的器材,只可惜記憶卡因為攝影機沒有自動停止運轉而被燒壞。沒能讓團隊看見氣球升空後的景象,但這個經過仍讓團隊十分感謝,也感受到台灣濃濃的人情味。 
 
 
施放結束後,三人帶著整理好的資料與過程中的故事,回到各自目前就讀的國中和其他人分享自己圓夢的經歷。聽眾不只認識計畫內容,更感到十分好奇,也佩服他們能完成這樣有趣的計畫。其中團員說道,沒想到在會中最積極認真的人不是自己最好的朋友,而是自己的老師,這讓他感到十分新鮮。 
 
一年來,團隊不僅學習到探空氣球的製作方法,也透過實際施放知道需要注意記憶卡與攝影機的配置關係。此外,三人間的聯繫,或者和其他單位接洽的緊張情緒,都讓彼此學習到許多溝通技巧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路上的許多問題,最終都像一一解決,如同緩緩升空的氣球般遠去。 
請使用 ie9(以上版本) / chrome / firefox 瀏覽器
會有最佳瀏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