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受蔣勳<<少年台灣>>鼓勵的新竹建功中學校友,希望能如作者一般在年少時期遊歷台灣的各個角落,留下青少年時的回憶。四個人幾經思考後發現,到了當地要做什麼事來留下屬於彼此的回憶呢?自認文筆不好,寫不出好的紀錄;一般拍拍照、吃吃喝喝又覺得沒意思。
 
後來其中一位成員和父親討論起這件事,剛好於大學任教的父親正帶領學生開發每分鐘變換一張背景的手機個性化時鐘,而這給了他們一個想法,發現可以利用假日時間拜訪全台的古蹟、蒐集資料、攝影紀錄,最後整理出等於一天分鐘數的1440張照片,結合程式成為一個古蹟桌面時鐘。
 
 
團隊將工作分為資料蒐集、攝影技巧學習、行程規劃、實地拜訪拍攝、照片剪輯編修、照片與文字編輯、英文說明、系統測試、上架供人下載、成立粉絲團蒐集回饋意見多個部分,兩兩一組負責一個古蹟景點。
 
資料蒐集階段,團隊閱讀許多書籍和網路資料,將各個古蹟景點的名稱、所在地、類別、政府公告文古蹟的公文文號、公告日期整理成表格,便於後續資料檢索與行前準備。另將實地拜訪的範圍從全台改為八個縣市,其餘部分以既有資料補足,如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行程安排妥當後,團隊於八月底到九月初之間分三次時間拜訪新竹縣的古蹟景點,有寺廟、古宅、家廟、祠堂以及橋梁、分駐所等公共建築。過程中並拍照紀錄,寫下自己對於景點的觀察和看法。寺廟多位於人潮眾多處,保存良好,至今依然香火鼎盛;家廟、祠堂此類私人家族古蹟整修與開放參觀狀況不一,部分整修完成由社區團體、家族經營,或家族後代居住使用,也有一部分尚待整修。
 
 
經過資料蒐集與實地探訪後,團隊成員瞭解到古蹟的意義、分類,還有相關保存規定,對於古蹟的由來和歷史背景也更加瞭解。也在實地探訪的過程中,和在地居民聊天,更加認識古蹟的前世今生。他們同時也提出自己的觀察和見解,例如在新竹縣中,新埔鎮就有需多古蹟登記,但竹東鎮、峨嵋鄉沒有一個古蹟登記。但這樣不代表竹東、峨嵋就沒有古蹟,可能是因為行政單位或在地團體沒積極申請古蹟認定所造成。
登記古蹟後不僅會在政府網站中公告,更可能在私人網站上被介紹,這樣便會吸引人潮到當地觀光。所以完成申請後也要加以維護硬體建築,充實內部軟體展示與解說,甚至培育志工人力。一方面增加在地收入,二方面也兩參觀者對於股及能有更多的認識和瞭解。
請使用 ie9(以上版本) / chrome / firefox 瀏覽器
會有最佳瀏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