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未知的東西對我來說都是值得探討的,任何不確定的事情都是我想要研究的。」從小在父母的尊重下自由探索世界的易昀這麼說。因為擁有一位雙胞胎姊姊讓她不害怕面對困難與阻礙,卻也因兩人的相似使她想要讓自己更具特色,所以每件事自己都會義無反顧的努力,更期許自己能有一番成就。
對易昀而言,旅行的美好從小總能觸動她最快樂的神經,長大之後亦仍保有對世界感到好奇的赤子之心。每次收到國外朋友寄來的明信片都讓她開心不已,雖然明信片上只有簡短的祝福,但都可以直接展現當地的特色和文化。這個經驗使她興起圓夢計畫的念頭,希望透過和各國交換明信片的方式將台灣推廣出去,讓更多人認識台灣。
因為公民課上老師曾說過台灣在國際上受主權問題影響很大,所以身為台灣人的自己希望盡一份力讓世界認識台灣的美。同時也希望自己的高中生活不只充滿課業,能藉此了解更多國家,培養自己的世界觀;更期待在地球另一端收到明信片的人同樣會在回信時,思考自己國家的特色與價值,激起對國家的熱愛和支持。
在寄出明信片之前,易昀也花了一番功夫找尋想要寄出來介紹台灣的明信片,分成著名小吃、原住民文化、古蹟、特色景點四類,並且搜尋各個國家的文化特色,找出相互搭配的明信片。她也向身邊的原住民同學請教相關的故事與文化,介紹另一個面向的台灣;也詢問同學擔任外交官的父親,如何用英文寫出不會對外國人失禮的明信片內容。此外還特地設計了以蒲公英為主題的計畫標示,象徵著散播出去的祝福,希望收到明信片的人都可以活在幸福中。
內容上她會寫寄出明信片的緣由、台灣的簡單介紹和自己對於收件人國家的認識,最後是希望對方也能回寄一張明信片,寫上對自己國家的介紹與對台灣的認識。她選擇一個國家計出兩張明信片,一張寄往當地政府單位,一張寄往一戶當地人家,期待能看見同一國家的不同面貌。寄出明信片後就是漫長的等待,等收到對方的回信後,她會將明信片掃描,紀錄各國政府或人民回信的內容或是寄送途中的特殊經過。
在寄出大約四十張明信片後,發現各地方的官方單位回覆的可能性很低,後續就減少寄往官方單位的數量,但當地居民的回覆率高達四成,讓她非常感動。起初預期能收到不同國家的明信片,不過發現居住在同一個國家裡不同地區的人有時就像不同國家的人,每個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故事。而她想要認識的是不同的人,也就不關乎她的國籍,所以最後並沒有執著於收到更多不同國家的明信片。
經過這次圓夢計畫,易昀總共收到一百二十張回覆的明信片;藉由明信片,透過書寫者的眼睛,讓自己看得更遠,是她在寄出明信片前始料未及的。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和其他國家的文化產生了連結,認識當地的歷史、城市面貌,還有每個回覆明信片的人的回憶。
一開始她覺得自己的夢和其他人相比很小,他們的夢想也只要靠著個人的努力就能完成,而自己的圓夢計畫裡別人的幫助卻佔了大部分的成功因素。這讓她有點挫折,因為寄出的明信片都沒有回音,沒有人願意聆聽,也不太願意回復這個夢想。但在持續不斷寄送的過程後,發現這世上願意支持別人的夢想,願意為了別人而努力而祈禱的,也都一直存在著。同時也理解到,「夢想不需要大更不需要多,一個能去實踐能完成的,才會是記憶中不可抹滅的那一部分!」